至少提前半年, 做好入园准备 一句话总结:是否上幼儿园最重要的参考不是宝宝年龄,而是宝宝能否适应幼儿园。 每个宝宝发育情况不一样,建议家长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着手准备。 减少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成年人都感到害怕、无助、不知所措,更何况宝宝。 提前适应 家长带宝宝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宝宝提前感受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的愉悦氛围。 提前了解 家长可以请邻居家已经入园的哥哥姐姐给宝宝讲一讲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 幼儿园上课时间早,且午睡时间固定,这就需要宝宝提前养成早睡早起和规律午休的习惯。 1. 早睡早起 晚上8点后(不要饭后马上睡觉),家长就可以开始营造适宜睡觉的氛围。 给宝宝穿上舒服睡衣,然后关上灯,家长轻声安抚宝宝+小儿抚触(大宝宝的话,可以亲子共读),培养宝宝的睡眠欲望。 按时午睡 白天,宝宝一有困意,但困得不是很厉害时,家长就安抚宝宝进入睡眠。 先营造适宜睡觉的环境,拉窗帘、放点白噪音、玩安静的游戏,让宝宝乖乖入睡。 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宝宝自己吃饭,不能乱跑,吃完后才能离开饭桌。因此家长一定不要追着喂饭! 1 环境准备 宝宝能坐着进食,就需要给宝宝准备合适的餐椅和舒适、易清洗的吃饭衣。 食物准备 家长要允许宝宝玩食物,不仅能锻炼手指灵活度,还让宝宝对吃饭充满期待。 基本的自理能力 除了自己吃饭,宝宝要掌握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 1. 巧用口诀 家长可以收集一些有趣的口诀,边念口诀边做出正确示范,这样激起宝宝的兴趣。 比如叠衣服的口诀“抱一抱,弯弯腰”,叠裤子的口诀“关上门,折一折”等。 适当示弱 家长装作遇到困难,请求宝宝帮忙,不要吝啬赞誉的词汇,“谁这么棒,会把小椅子摆好呢?”“谁是妈妈的好帮手?”等等。 简单的表达能力 老师能感知到宝宝的需求才能提供帮助,表达能力是每个宝宝入园前必备的能力。 1. 固定谈心时间 家长多给宝宝讲故事,丰富宝宝的词汇量,或让宝宝复述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每天抽出半小时与宝宝谈心,让宝宝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个环节可选择在睡前。 注意聊天技巧 和宝宝互动时,家长要注意聊天技巧,不要问一些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 带宝宝去动物园,家长问“开心吗?”宝宝只能答“嗯”或“不”。如果问“看到什么动物最开心?”宝宝可能说“斑马”或“长颈鹿”。 必备的社交能力 宝宝能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是融入幼儿园的重要一项。 社交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宝宝上手抢了小朋友的玩具,家长怎么办? 1. 危机干预—迅速将宝宝抱离现场,不要让宝宝处于抢玩具的困境。 接纳情绪—解释宝宝的欲望:“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只有宝宝觉得“妈妈/爸爸理解我”才愿意继续沟通。 告知事实—家长告诉宝宝:“玩具是别人的。”让宝宝了解“我的”和“别人的”的区别。 提出建议—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引导宝宝:“你跟他说‘一起玩’,试试看?” 再次尝试—鼓励宝宝:“去吧,妈妈陪着你。”宝宝内心需要足够的动力才能回到那个残忍的场景。 宝宝再次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要怀疑方法,一遍遍尝试,相信宝宝一定会掌握社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