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有吼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实在太调皮,或者自己当时的状态实在太差,偶尔对孩子吼叫的父母是可以理解的。长期对孩子吼叫,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孩子被吼叫后的心理活动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被吼后,并没有哭闹、顶嘴,反而是咬牙抿嘴、沉默以对呢? 以下是孩子被吼叫后的心理活动: 1.出于恐惧,安全感缺失 不再信任父母,心中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2.习以为常,破罐子破摔 虽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故意用这种不配合来气父母。
3.自尊心受挫,出现情感障碍 最严重是出现自卑和自闭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 语言也是一种暴力 从心理学上来说,吼本身就是一种不好好说话的表现,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也许其中一些话你也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你让我丢人!”“就没见过你这样笨的!”“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我们总以为打孩子才会伤害孩子,却不知道语言上的伤害,同样会在孩子心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怎么避免吼叫首先,接受孩子行为不成熟的客观事实。 孩子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正是因为孩子小,所以,孩子会“吃饭洒一地”“天生爱玩水”“挑衅成人的禁令”“不爱学习”等,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对一切危险一无所知;对自己毫无约束,对任务不屑一顾。这太正常不过了! 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规则。 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孩子坦白。例如:“宝宝,你故意打碎了杯子,妈妈现在挺生气的。因为之后还要再花钱去买杯子,你的行为造成了家里额外的开销,所以妈妈认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既能在叙述过程中平静下来,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 最后,像孩子一样发泄吧! 如果宝妈实在受不了,当然可以发泄。宝妈的发泄方法本身就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等宝妈发泄完之后,再和宝宝平静沟通。 七情六绪是人的本能,成年人可以控制、掩饰或者假装,孩童却不行。所以,孩子生气时会砸东西,伤心时会大哭不止,气愤时会拳打脚踢。孩子的情绪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孩子的发泄方法却是错误的。所以,父母应该注意教会孩子正确的发泄方法。
|